注意極速瀏覽器不支持 Media Player插件,請使用兼容模式或者用IE瀏覽器!
《查姆湖》
作者:李長平 演播:李米
查姆湖就在雙柏縣城。這是一枚上好的滇中翡翠,這是一杯思鄉念親的濃酒,彝族先人們把它濃縮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露珠,當代游子則把它植入柔軟的眼底。
查姆湖名源彝族史詩《查姆》。“查姆”為當代彝族語音翻譯,敘述一種事物的起源稱之為“查”,“姆”則為根源、宗總之意?!恫槟贰肥吩娭v述宇宙天地、世界萬物及人類的起源,是一部偉大的民族史詩。它記載了史前社會天地演化和早期人類產生衍變的神話,用彝文敘寫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樂章,反映了彝族人民勤勞誠樸、正直熱情、友好堅毅、孝親敬智、擔當務實、遵規守紀、革新奮進、樂觀好施、向上向善的良好品質。
從空中看,查姆湖就是《查姆》史詩中的那棵多依樹,傳說中的十個太陽之后,洪水滔天之后,這棵希望之樹、幸福之樹就以“水”的形式生長在妥甸,生長在我們心中?!恫槟贰分v述了宇宙萬物的起源,回答了如何做人做事的人性終結之問。查姆湖是雙柏人民的母親湖?!恫槟贰酚休d:長出太陽月亮的這棵大樹仙化之后,福澤加乎民。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,彝民仙母俄羅倮也嫫與福祿仙君一道降臨查姆湖畔,為全民帶來幸福吉祥。到湖邊走一圈可保一家人一年平安大吉。從福橋上過,則可福運亨通。每年11月11日(火母月虎陽日)則是彝族英雄俄索羅阿倮與善良美麗的羅娥嫫喜結良緣的美麗日子。情人橋上,一個滿懷歡心地等,一個脈脈含情地盼。從情人橋上過,有情人終成眷屬,恩愛終老。
查姆湖,福祿之湖,愛情之湖,亙古彌新,爾來爾遇。為了再現這個美麗的傳說,2016年夏天,我們請著名彝族詩人吉狄馬加,于福橋西邊的湖心島題寫了一個“福”字;在2016年秋天,請著名詩人雷平陽和海男在情人橋的兩端各題寫了一個“等”字和一個“情”字。
雙柏人清楚地記得,過去的相當一段時間,查姆湖就是一個藏污納垢的臭水塘,沒有雨污分流,沒有綠化美化,甚至沒有丁點民族文化的痕跡。水塘旁邊,居民公樓、豬圈廁所無序環繞。一個老人說:“過去的臟水里連魚都沒,有一段時間出現了一種長著綠毛的毒蝦。偶爾經過,人皆掩鼻。”作為全縣人民的大客廳,十幾年來,縣委縣政府持續用力、久久為功,秉持“功成不必在我,成功必定有我”的胸懷和勇氣,實施雨污分流、拆違拆臨、排污除垢、除險加固、綠化美化、文化亮化等工程,查姆湖舊貌換新顏,實現了亮麗的轉身?,F在的查姆湖,水清岸綠,路潔景美。2017年榮獲國家水利風景區,2018年被評定為國家3A級景區。查姆湖的變化,是新中國城鄉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,是民族文化回歸、文化自信的典型代表。
今年春節,因為我值班,所以全家都在雙柏。大年初一,我們和雙柏居民一道登山游湖。站在虎山頂,俯看查姆湖,心潮澎湃,作對聯兩副:查姆山游子山山留倩影,福之橋情人橋橋連民心;在虎鄉登虎山祝?;⑧l人民幸福美滿,居雙柏為雙人奉獻雙柏城鄉綠色發展。在這海晏河清、山歡水笑民安樂的新時代,我們幸運、我們擔當、我們勇往直前。
繞查姆湖一圈,有5.16公里。人們茶余飯后,順著人行步道,或疾或徐,或凝或眺,都成一首詩。一個傍晚,我醉迷于查姆湖的景致,站在查姆廣場上,脫口成詩:“湖邊有古松和茶園,小山織在大山之上,上萬年了,大山抱著小山,小山騎著大山,一個沉穩剛毅,一個俊俏秀逸。霧露中,有幾架秋千在晃蕩。白天蝴蝶翻飛,夜晚螢蟲明滅。節日里有通宵的篝火。站在橋頭,經??匆姾睦锏男强眨河胁槟飞缴系脑贫?,有游子山上的月亮,有虎山上的風雨。通神的畢摩說,原來的湖連著12條岔箐,圍著36個巨石。蕎妹在這里洗浣,涅農倮佐頗從這里入湖捉月,何時歸?謎底在各人心里。”
雙柏的彝族崇尚老虎,認為老虎是他們的先祖。傳說在遠古的時候,彝族祖先蕎妹在白竹山一帶種蕎,過著勤勞純凈的生活。一日深夜,正在蕎妹酣睡之際,一條巨大的蟒蛇纏勒住了蕎妹,蕎妹掙扎了很長一段時間,漸入奄奄一息的昏死狀態。一只老虎恰逢此過,與蟒蛇進行殊死搏斗,終于救下蕎妹。老虎把蕎妹馱至所居洞穴,叼來醫治創傷的藥材包敷,喂蕎妹虎乳、精肉。經過一年的精心調養,蕎妹不僅恢復了健康,而且愈發漂亮。在此過程中,蕎妹與老虎產生了深厚的感情,結為夫妻,人類才傳衍下來。
《查姆》史詩中記述,史前人類經歷了“拉爹”“拉拖”“拉文”三個時代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獨眼人時代、直眼人時代、橫眼人時代。“人類最早那一代,他們的名字叫拉爹,他們只有一只眼睛,獨眼睛生在腦門心。”這一代人蒙昧野蠻,不分男女老幼,餓了互相撕吃。造人的神認為這一代人種不行,只留一個學會勞動的“做活人”,其余人全部被曬死。這個“做活人”與神女相配后,生下了一個皮口袋。“把口袋剪成三節,袋里跳出一群小螞蚱。上節四十個,中節四十個,下節四十個。螞蚱跳三跳,變成一百二十個胖娃娃。”這就是直眼人“拉拖”。雖然他們學會了種莊稼馴養野獸,但不近人情,時常發生斗毆,事端不斷。“各吃各的飯,各燒各的湯。一不管親友,二不管爹媽。爹死了拴著脖子丟山里,媽死了拴著腳桿拋進溝凹。”造人的神還是不滿意:“樹多不砍嘛,看不見青天;草多不割嘛,看不見道路;不講道理的人不換嘛,看不見善良和純樸。”于是一場浩蕩無比的大洪水,淹死了除了“好心人”兄妹倆外的所有人。洪水過后,神授旨意,要好心人兄妹成婚,倆人已生羞恥敬畏之心,遂發下毒誓:尖山頂上滾磨盤,不在箐底合成一扇不成親;高山頂上滾篩子,不在平地合成雙不成親;順箐滾下兩簸箕,不嚴絲合縫不成親;兄在河頭放麻線穿不進河尾妹的針不成親;兩處箐里燒火堆煙子不相纏不成親。五大考驗件件驗應后,倆兄妹才奉神旨成婚。人類遂到“拉文”時代。拉文時代產生了三十六族,人們互相團結,種糧植桑,建屋冶銅,甚至還發明了文字,過起了安居生活。人類演變進化的過程,雖不像《查姆》史詩中的神化模樣,但其艱辛苦痛早已植入我們的骨髓和血液,是令我們不能不知,不能忘懷的。
現在的查姆湖畔,天地起源廣場、人類進化走廊和《查姆》史詩中人類衍化的長卷壁雕,既是一個穿越人類歷史的時間隧道,也是一個人性展示的課堂。社會在發展,人類在進步,唯有閃耀的人性的光輝是不能變的。
巍巍哀牢山,滟瀲查姆湖。許多人都知道,我與大山喝酒。這不是我癡狂,而是我們先輩都在山里。山水,是人世間的最好課堂。我毫不猶豫把自己放入其中,是因為這里是我的出發點,也是我的歸宿點。幾十年了,在山中奔走,風水雨露、金木土石一點點融入我身。在大山內心深處,一個卑微的人,因為質樸和敬畏,已遠離了鄙薄和污陋。
《查姆》史詩有云:萬物有靈,神就站在我們的額頭上,端坐在我們的心間。早晨露珠晶瑩透亮,是游人昨夜的念想,傍晚彩霞滿天,是蕎妹絢爛的霓裳。
查姆湖,心靈的安棲之地。是一首詩,寫盡人生性靈;是一幅畫,著色處盡顯風骨。
原載《云南日報》2020年1月3日“花潮”

作者簡介
李長平,1969年2月生,云南祿豐人,現在雙柏縣工作。多年在基層用腳步丈量山水,用心行走村寨,白天走、看、干,夜晚讀、寫、想,繁忙而充實。閑暇之余,一直堅持讀書寫作。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,在《人民文學》、《詩刊》、《人民日報》《中國作家》《十月》《北京文學》發表過詩,在《中國青年報》、《散文選刊》上發表過散文。出版詩集《與一座山喝酒》,散文集《人生山水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