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極速瀏覽器不支持 Media Player插件,請使用兼容模式或者用IE瀏覽器!
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上,作了題為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》的報告。指明了中國共產黨將在新征程上舉什么旗,走什么路,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、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,舉國關注、舉世矚目。我聽了傳達貫徹,深受教育。學習過程中,又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安陽考察時關于“社會主義是拼出來、干出來、拿命換來的,不僅過去如此,新時代也是如此”的教導,深深打動了我的心!我參加工作以后,父老鄉親的一部部草根奮斗史,猶如看電影似的一幕又一幕涌現在眼前!我是雙柏縣土生土長的彝族農民的兒子,黨和政府用人民助學金供我讀書,又把我培養成一名國家干部。我在雙柏工作了23年,其中在縣公檢法部門工作了11年,在縣委、縣政府工作了12年。那些個日日夜夜,至今仍然是我十分懷念而又無比珍重的歲月。

雙柏縣人民政府舊址
日子在不同的空間流逝,思念在不同的時間來臨。無論相隔千山萬水,對家鄉思念的心,總是在魂牽夢繞。每個人都有過去,這些都是過去就形成了記憶堆積在心里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?,F在我已經過了古稀之年,懷舊的情景油然而生,一個親切的回眸,一句溫暖的話語,一聲“老縣長”的稱呼,讓美好的思緒歷歷在目,多少往事讓人回首。歲月的蹉跎,改變了我們彼此的面容。但張張熟悉的面孔,卻抹不去往日之間依舊的笑顏和對年輕時光的追憶。

雙柏縣查姆湖沿岸舊貌

雙柏縣查姆湖沿岸舊貌
人生總是因為有回憶,而多了幾分美好?;叵朐谀菐资昵氨持嘲?、扛著鋤頭走路下鄉,與群眾同吃、同住、同勞動,改田改地、落實聯產承包責任制、解決群眾溫飽、組織60多名在職干部先后脫產上大學升造、進行擴城改造和修建查姆公園的年代;在那對獅子口、小石橋、中村河、英雄、空樹、李方村等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和挖牛廄房十公里三面光大溝、修牛太公路、說全公路等開發綠汁江、邦三河、馬龍河、克田河的歲月里;在那建設三岔河水庫、小黑箐、栗樹埂、吳家阱、平河場、草壩子、赤可朗等水庫和漁莊河電站、刨花板廠、地板條廠、制葯廠的奮斗中;在那架設各鄉(鎮)、村的高壓線和修茶葉、陽太、新廠、峨足、河口、木章郎、者科哨等等鄉村公路的過程中;在那大干烤煙產業和對普巖河等進行土地整理,打造格拉街烤煙種植專業村、普巖大片田煙成為全省樣榜煙路子、樣子、面子的日子里,全縣各族人民,萬眾一心,舉全縣之力,一樁樁,一件件,上上下下愛夢相依,命運與共,那種艱苦奮斗,自力更生,“草皮當做花氈墊,霜霧當做熱被窩”的拼命精神,讓人難以言表,坦誠和溫暖的感覺時時滋潤著人們的心田。

雙柏縣城舊貌(1984年)

雙柏縣城舊貌

雙柏縣人民政府辦公樓
沒人能留住歲月的腳步,但可以留住美好的記憶。珍重友情,感恩相遇!轉眼間,我們已經走過了多少個春秋?;仡櫮切┣啻喝紵臍q月,那么的親切、那么的難忘。充滿青春活力的我們,經歷了共和國最艱難的時期,日子過得很艱辛,環境苦,工作累,待遇低,負擔重。但我們也很豪邁,不怕苦,心胸寬,責任重,樂奉獻。在那個年頭,為了創造幸福生活,雙柏人一代接一代,一屆接一屆,一任接一任,不怨天,不怨地,發揚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”的奮斗精神和“櫻桃好吃樹難栽,不下苦工花不開,幸福不會從天降,社會主義等不來”的豪情壯志,千千萬萬大山的兒女勤勞勇敢、苦干實干,在沒有挖機、推土機等大型機械的條件下,靠人工一鋤一鋤的挖,靠肩膀一挑一挑的挑,日復一日,月復一月,年復一年,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新奇跡,開劈了一個又一個新局面,大力發展“一林二豬三牛羊,四煙五藥六蔗糖,七茶八果九勞務,十抓山貨雞魚兔”,日積月累,鑄就大業。那時的干部也不例外,經常是穿著一身樸素的衣服,肩上掛著一個黃色舊挎包,衣服和鞋子上還有很多泥漿,看得出是剛剛勞動回來。群眾稱贊他們說:“晴天一身汗 ,雨天一身泥,是人民的‘好長工’”。事實表明,艱苦奮斗既是一種生活作風,也是一種思想品格。樂于清貧,苦己為民,是幸??鞓分?。人們不會忘記,我們的楚雄州州長普聯和同志,下鄉到雙柏,帶著李連峰縣長和我等十幾個人,克服不通公路的困難,親自從大麥地村抬著鋼筋,步行山路十幾公里,把鋼筋抬到牛廄房村澆灌牛廄房大溝??h委書記張家安,組織群眾把笨重的推土機拆散,親自帶領我們一個部件一個部件的用人抬著,從密架村委會步行12公里多的山路,爬到哀牢山頂用于修平河場水庫。還有縣委書記周發洪同志帶領我們縣委、縣政府班子的一班人到吳家箐水庫參加勞動,肩挑手推,與群眾通宵夜戰。我受縣委的安排,任栗樹埂水庫建設的總指揮長,帶領幾個同事,挑燈夜戰,幾天幾夜不睡覺,連夜打著電筒到大莊、馬街子、普巖、新會、九石、阱口等村寨一個一個找石匠,一夜到天亮找了28個石匠,到栗樹埂水庫支砌溝涵,抗洪掄險.....從這些細小的事情中,顯現了存在于共產黨人之中的一種珍貴的力量。這種力量是“興縣之光”,是我們黨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,是創業不可缺,做人不可少的東西。用心血和汗水鑄就了經濟騰飛的基礎和輝煌。

雙柏縣查姆湖
回想幾十年前的雙柏,正如人們形容的“地無三尺平,人無三分錢”,認為“看山難,看水愁,看人窮”,好多人失去自豪和自信,看不清雙柏的優勢、潛力和光明前景,難于激發更大的創造力和發展力,不能用全新的視角重新解讀雙柏。當你走進貧困的深山,面對貧困的時候,實在是同情和可憐在貧困中掙扎的人們。產業結構單一,村民不敢外出打工,基礎設施落后。不少地方 “一是山,二是干”、“下雨聽水響,山下見水流,一年四季為水愁”。例如1980年全縣財政總收入556萬元,全縣1800多個自然村中有1600多個村的農民年均個人純收入僅有76元,好一點的也不到一百元。那個時候,群眾對當時開始發生的那場改革開放的歷史變革也不理解,說什么“辛辛苦苦三十年(指1949年至1979年),一覺睡到解放前”。重山重山重重山的雙柏,隨著改革的大潮涌進大山,新生活正在代替舊秩序,致富奔小康的理想云霧遮不住,改天換地的步伐高山擋不了,展現的是一片治窮先治愚的可喜景象。各族人民群眾,特別是年輕人在實踐中開始懂得了這樣一些道理: 年輕就是財富,年輕就是機遇和希望。“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,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,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” 、“苦熬不如干”、“觀念更新,萬兩黃金”。他(她)們最樸實,最能吃苦。當時全縣84個村委會中,73個不通路,69個不通電,組織挖路、架電財政每公里補1000元錢,絕大多數是靠老百姓投工投勞修通的。在茫茫大山里營造了一個個商品基地,闖出了一條條致富的門路,培植了成千上萬畝郁郁蔥蔥的“搖錢樹”:烤煙、藥材、林果和茶桑…… 把曾經的荒山野嶺裝點成了一個個“山區綠色銀行”。一條寬闊的國道(公路)由州府直通縣城,初步建成的縣鄉村公路,分布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上。隨著群眾收入的不斷增加,汽車、組合音響、空調、高檔家具等“奢侈品”也悄悄進入普通百姓家。全縣的小汽車、摩托車、農用車、拖拉機和各種加工機械成倍增加,手機、彩電入戶率成倍增長。過去的補丁衣服、草鞋、羊皮褂、墊草席、蓋麻布、住草房、吃糠秕等等都成了歷史。雙柏人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了,生活變了,環境變了,精神面貌也悄然地變了。外出打工的人多了,進山的客商也多了,運來了一件件精美時尚的商品,引進了光彩奪目的高科技產品。山里姑娘用上了珍珠霜,穿上了花裙子,踏上了高跟鞋,燙上了波浪發。山里伙子也買了“現代工具”,啟動鍵一按,扣人心弦的“阿嗦喳”“阿乖姥”“四弦調”等古老的音樂和現代的“迪斯科”就在山村里回響!

雙柏縣查姆湖
人生悠悠幾十載,遇到的人眾多,經歷的事繁雜,有些人和事無聲無息地淡化在歲月長河里,而有些卻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份量十足,清晰難忘。在艱難和奮斗中與父老鄉親以及同志之間凝結成的情誼,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,是再多金錢也無法買到的財富。無論你現在是身居高位的大官,還是座落鄉村的百姓,只有情誼讓人感到幸福,讓人一生一世都牽掛在心頭。而年輕時光的記憶,總是在生活的芳香中,感受著每天日落日出,夕陽西下中的平淡幸福和知足。真情本無語,盡在珍惜,盡在真心。歲月若水,走過才知深淺。我們曾在一起戰斗過的一代人,現在天各一方,不同的經歷,不同的環境,為生活操勞,為事業奔忙,為長壽養生。但是,不論你貧窮還是富有,位卑或是高官,今天的彼此偶遇,明天的續緣相聚,說不完的是話題、聊不完的是家常,留下的是笑語,傾訴的是衷腸。在人世間,大家都如此,有一種惦記,不常提及,卻深藏心底;有一種情意,歷經歲月,倍加珍惜;有一種祝福,淡淡幾句,就能泛起笑意!

他鄉縱有千般好,不如家鄉一縷煙。無論離家有多遠、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家鄉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,總是時刻關心著家鄉的進步,總是用無盡的想象,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無限思念和眷戀以及不可磨滅的故鄉情懷!我永遠不會忘記,家鄉是我的起點和事業的根基,因為對家鄉的情感和情懷,讓我充滿感恩,不斷向前。

玉楚高速
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,歷經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全縣各族人民的苦干實干,困擾家鄉幾千年的深度貧困已經脫貧出列。但還要牢記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絕不是輕輕松松、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。”家鄉的振興,任重道遠,是我心中永遠不會滿足的心愿和期待。

雙柏縣查姆湖